吉林油田15萬千瓦風電項目投產之后,目前日最高發電量已突破125萬千瓦時,預計可實現年發“綠電”3.6億千瓦時,約占油田總用電量的四分之一。圖為項目現場一角。 吉林日報記者 鄒鵬亮 攝
3月17日,伴隨著美字風電場并網發電,吉林油田15萬千瓦風電項目全部投產完畢。目前,該項目日最高發電量已突破125萬千瓦時,預計可實現年發“綠電”3.6億千瓦時,約占油田總用電量的四分之一。
去年以來,吉林油田繼續牢固樹立生態文明思想,將綠色低碳發展作為核心要務,加快布局,守正創新,確保企業發展與生態保護齊頭并進。
節能“瘦身”
做低碳生產踐行者
為了節能“瘦身”,吉林油田勇做低碳生產實踐者,全力尋找適合自己又卓有成效的新路?!笆濉币詠?,吉林油田在油氣保持穩產的前提下,同口徑能耗總量從79.1萬噸標煤下降到65.52萬噸標煤,同比減少13.58萬噸標煤,相當于增產原油9.5萬噸。
據統計,吉林油田抽油機采油生產過程中所消耗大量電能,占總生產耗電一半左右。針對這一實際,吉林油田結合大平臺集約建產模式,研發應用了游梁式一機雙井抽油機、繩輪式液壓抽油機等多種節能型抽油機,較常規抽油機節能30%。截至3月上旬,全油田單井冷輸井數達6900口,占總井數比例超過45%,單位能耗較“十三五”之初下降了30%以上。
同時,為有效利用污水開采、分離后又被注入地下循環過程中的低溫余熱資源,采取熱泵技術提取污水余熱,來替代場站加熱負荷,從而減少了場站加熱爐的燃氣消耗?,F已建成余熱利用項目4個,年節氣能力700萬立方米。
替代“加速”
做低碳建產先行者
吉林油田全面實施原油、天然氣、新能源“三分天下”戰略,以CCUS為紐帶,推動上下游一體化協同發展,全面融合,開啟了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新征程。他們將油氣低碳建產當作轉型發展的重中之重,在服務社會、推進綠色能源外供業務發展的同時,依托吉林石化升級改造提高吉林油田“綠電”建產規模,保障吉林石化“綠電”供應,大力提升其化工產品的綠色屬性,打造吉林綠色協同發展示范基地。
在整個中石油范圍內率先啟動了首個大規?!熬G電”替代項目——15萬千瓦自發自用風光發電項目。2022年12月26日,項目第一臺風機、也是中石油第一臺風機在查干湖畔正式并網發電。2023年1月20日,蓮花光伏30MW光伏電站實現并網發電。
吉林油田堅持開展低滲透儲層地熱先導試驗3項,為清潔熱力替代提供寶貴經驗數據。目前,新木油田地面隊淺層地熱通過一個供暖季的地熱供暖運行,年累計節電60萬度;長春油田伊52站報廢井井筒取熱取得階段性進展,累計替代原油120噸;乾安油田花9站進行熱儲改造后,水量、溫度正大幅上升。
科技“續航”
做零碳油田建設探索者
吉林油田受風光地熱等資源不穩定、項目經濟效益暫無兌現等多種因素影響,單一技術應用已經無法滿足零碳油田建設需求。為破解“瓶頸”,他們充分發揮創新驅動作用,在多能互補、綜合能源利用上尋找突破口,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新業態。
在位于查干湖核心區的新立Ⅲ區塊,坐落著吉林油田最大的采油平臺集群。目前,4個大平臺通過應用光伏、風電、電化學儲能電站,光熱、空氣能和撬裝二氧化碳注入等集成技術,已基本實現了化石能源零消耗。
在距離查干湖百余公里的乾安大情字荒原上,正運行著全球21個大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中唯一一個中國項目,且實現了國內最大規模碳注入。在此基礎上,全面推廣CCUS全流程工業化應用,加強上下游一體化協同,謀劃建設吉林CCUS全產業鏈示范工程,為吉林石化轉型提供“綠電”保障和埋碳服務的同時,依托吉林石化碳源打造大情字井油田百萬噸產能級零碳示范區。目前,年注入能力65萬噸、產能20萬噸的一期工程正緊鑼密鼓推進。
在“綠電”配套方面,充分利用自身廢棄井站規劃風光發電和儲能,實施清潔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利用,結合外供項目“綠電”回購,最終實現示范區100%“綠電”供應。未來,吉林油田和吉林石化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將在這里通過新能源產生的電力源源不斷地注入地下,助力原油增產的同時,逐步實現傳統原油向零碳原油轉變。
探索零碳油田建設腳步不停歇。目前,吉林油田正在光熱應用、風電直驅電鍋爐、二氧化碳壓差儲能、余壓發電、智慧化集群間抽、智慧能源管控等技術領域進行著積極研究與有力嘗試,全力建設綠色低碳新型油田,交出轉型發展時代新答卷。